更多分类
时间: 2024-02-25 04:06:46 | 作者: 开云体育app莱斯特城赞助商
“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也非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改变的。”用在商业世界里就是要重视环境变化、适应变化、拥抱变化。这里,我们就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讲讲农机的竞争。
在拆解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和环境竞争这三层生存竞争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们对于农机行业的商业活动也有很强的指导性。
种内竞争的残酷性,根源在于同一类生物个体生存空间高度重叠,个体行为方式、生存方式高度一致,争夺的资源也完全一样。
因此,生物自利的本能、过剩的数量和环境中稀缺的资源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也正因如此,种内竞争对象,就是同一个种内的其他个体。
既然同类个体之间各方面的特征都高度相似,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进化出独特的生存技能。那么,种内竞争的制胜的因素,就是速度、效率、狼性、竞争导向,并不是特别需要顾及大环境。
说到这里,是不是大家能和我们农机行业的竞争一一对应起来呢?的确,国内农机行业处处都能体现出种内竞争,具体种类上看,单独拎出任何一个品类,都可看到残酷的种内竞争。
如国内的拖拉机行业有230多家生产厂商,其中山东潍坊地区就有100多家。在这个农机企业集聚的地方,100多家拖拉机厂生产的都是一种叫“福田底盘”的拖拉机,每家的产品除了外观之外,结构、零部件、配置、价格几乎一模一样,针对的用户都是中低收入人群。
从观察者的角度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低价竞争就几乎成了拖拉机等农机行业主要的关键制胜要素。为了体现价格的优势,一些企业还整出了“大马拉小车”机型,无非也还是为了多获取补贴来增强自身产品的价格优势。
之所以要用这种最原始最残酷的竞争手段,背后的逻辑就是,不同厂家拖拉机是高度同质化的,用户最终买谁家产品的决定因素是价格。
所以,这种高度同质化的环境下,生产企业就有动力降价或变相降价,用“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惨烈的方式达到打击竞争对象,赢得种内竞争的胜利。
事实上,国内的拖拉机行业长期陷入种内竞争的泥沼,竞争逼迫一些大企业也参与到“大马拉小车”等恶劣手段中去,当然这是谁都不愿提及的尴尬。
但这种恶性的种内竞争其实没有赢家,农机补贴20年了,国内拖拉机还停滞于梭式换挡时代,而欧美早在50年前就已经普及了动力换挡和CVT技术了。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鲜明而独特的现象,欧洲企业不断地更新技术,产品越来越高端,这是“竞优”;国内企业竞相“摆烂”“竞次”,好技术没办法落地推广,“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反复上演。补贴20年,中国拖拉机应用技术在退步,与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拉大了。
最终看不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进口产品没有用技术换来市场,国产大品牌被逼到了墙角,没有很好的方法的情况下选择了“和光同尘”,而占了便宜的中小企业也没能高兴太久,因为更多的竞争者进来了。
可见,种内竞争是一种恶性竞争,多输的结果几乎是可以预料的,那么还有没有办法跳出这种陷阱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下面要讲的种间竞争。
所谓种间竞争,指的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生存竞争。竞争的双方不再是单独的生物个体,而是两个物种。
两个物种之间有竞争,那么两者的生存空间、能力范围、资源禀赋之间会有一定的重叠,但是不重叠的部分更大。
在不重叠的那部分,两个物种就都能够轻松的享受较低的竞争压力和更大的生存机会。于是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就出现了竞争排除和生态位分离这两种生物学现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CLAAS等欧美品牌和国产农机似乎就处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平行时空”的竞争格局。
如27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的联合收获机,国产占有率几乎为零,却是欧美大品牌的天下;而270马力以下,则90%的份额是国产品牌。从某一些程度上讲,在国内的农机市场里,国产品牌与跨国公司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取得了竞争胜利,国产品牌想向上升级会遇到跨国公司的迎头痛击,而跨国公司想向下渗透,而会遭遇国产品牌的围追堵截,这种竞争状况长期处在动荡之中,但最终双方都会找到平衡点。
当然种间竞争,有很多形式,国产品牌与跨国品牌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相安无事是因为国产品牌还处于弱势,是一种不得已的绥靖政策。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农机企业也可以人为创造种间竞争格局出来。
比如湖南龙舟公司当年发明了履带式旋耕机,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农机品类,适应了一个新的作业场景,创造了一个新的农机品类的同时,避免了原来在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领域的苦苦缠斗,变残酷的种内竞争为“平行时空”的种间竞争。
如拖拉机企业,国内230多家恶性竞争的拖拉机企业是国内农机商业环境不可承受的畸形怪胎。所以,从2020年开始农机化司开始纠偏,通过出台“K值”,大幅度调低拖拉机补贴额度和比例,制造能力认证,优机优补,不同技术阶段区别对待等手段来净化环境。2020年以来,每年会有50多家拖拉机品牌淘汰出局。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里提出,环境竞争的制胜因素有三条:建立连接,保持克制,甚至主动参与到ECO的建设中去。
商业世界里能看到公司主动改善环境的案例,农机行业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植保无人机行业,大疆进入之后,通过个人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把植保无人机的价格从15万元级别打到5万元级别,之后又打到3万元级别。
但随着价格的下降,飞机的性能、配置和作业效率且以“摩尔定律”迅速在提升,用户用原来1/3的价格购买到性能更好的飞机,从而扩大了用户基数。使用的人越多,就会越有人愿意使用,而慢慢的变多的人使用,则生产厂家的成本会降得更低。
农机人睁开眼睛就面临着竞争,在存量市场,竞争已经由原来的市场占有率之争变成生存之争。农机人也要学习进化论,想法要从种内竞争中跳出来,要找到更好的生态位,要变成种间竞争。当然企业要与环境和谐相处,要自律、要积极维持行业的竞争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