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类
履带旋耕机时间: 2025-04-20 20:03:17 | 作者: 开云体育app莱斯特城赞助商
4月10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以《南充市农机动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为行动指南,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目标,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202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5%,较2023年增长了8.5个百分点,首次超越全省中等水准。根据《方案》,今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66.5%。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农机作业基础配套问题,我市深入推动宜机作业。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累计完成宜机化改造2.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并修建了长达3265公里的农机作业道路。在这些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95%。与此同时,南充市本级安排农机化专项资金,并整合涉农奖补资金,全力支持粮食烘干、机械化育秧、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29个智能化工厂育秧中心,推广水稻集中育秧50万亩,粮食烘干能力达到7821吨/批次。
此外,我市还立足丘陵地形特点,创新构建了“网格化覆盖+人才支撑+数字化赋能”的农机服务新格局。顺庆区积极推行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打出宜机化改造、农机化助力、网格化服务的“组合拳”,全区建立了28个农机化服务网格,整合涉农资金3400余万元,累计购置机具654台(套),修建机具库棚23处,培育机手130余名,补齐了装备、政策、服务、人才四大短板,还搭建了仪陇帅乡农服、蓬安农机共享、西充智慧农机3个作业平台,推广物联网定位终端农机1685台,安装北斗作业终端405台,引导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建成29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创建了9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依托这些服务主体,积极开展跨区作业、应急救灾等社会化服务,设立了9个跨区接待站,年均调度机具14.5万台(套),完成应急抢收抢烘18.5万亩、4.6万吨。蓬安县构建了“1+5+46”三级服务体系,整合资金3700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单环节服务向全程托管拓展,水稻、玉米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仪陇县则全面构建“1+6+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已完成“1+3+40”服务网点(县级中心1处、分中心3处、服务点40个)建设,全年主要粮油作物的服务面积达18万亩以上。
据介绍,《方案》实施以来,南充积极联合本地首创科技、毅嘉农装、锐虎等企业,全力开展丘陵小型农机研发攻关。目前,已成功推出烘干机、履带旋耕机、高速插秧机等多款适用于本地的农机机型,生产农机超2000台(套),有效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市将继续聚焦农机化短板弱项,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完成《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高水平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我们将推进‘机育、机耕、机种、机防、机收、机加、机烘’七机融合,实现粮食产量提升。”该负责这个的人说,将继续支持本地农机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制造更多适合我市农业生产的农机。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赋能,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让遥感技术、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等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本土种子种源库、育种研发条件的改善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农业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加大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等概念验证环节和中试熟化环节的探索性研究。
同时,我市将加快应用场景打造,延伸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全链条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建立川东北百亿低空物流现代农业园区,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补齐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短板,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开辟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植保技术、智能温控技术等先进技术,提升种植养殖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织密农业科学技术互补网络应用场景,积极打造县域示范农业园区,集成发展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