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时间: 2024-01-22 17:03:46 | 作者: 开云体育官网莱斯特城赞助商
湖南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的葡萄园里,藤架上的串串红提果香弥漫,果农龙开军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此前,为扩大种植规模,龙开军计划购入旋耕机、全自动打药机等机械,但因没有抵押物,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彼时,建设银行湖南邵阳分行与绥宁县东山侗族乡政府深化战略合作,在农村广设“裕农通”服务点,以支持东山侗族乡打造“一乡一品”特色产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龙开军从该行了解到,通过“裕农通”App可以线上申请贷款。凭借个人信用,他将有关信息建档录入系统后,贷款额度显示可达28万元。“以前没有机器的时候,家里开沟就用耙子抓,一亩地要干两天。有了旋耕机开沟,我家28亩地两天就能完成。与人工喷药相比,全自动打药机作业效率大幅度的提升。”龙开军预计,今年他家红提可增收近8万元。
曾经,龙开军没钱承包土地种植红提,只能给别人帮工种水稻,抵减土地租金;如今,他不仅迎来了自己的丰收,果园的另一头,他的新洋房也即将竣工。
从融资难、融资贵,到线上贷款“秒申秒贷”;从线下营业网点跑断腿,到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办理,慢慢的变多的农户像龙开军一样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果。
从2013年首次被正式写入《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2015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再到2022年《推进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发布,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恰逢十周年之际,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5年推进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高水平发展的第一个任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加力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三是大力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四是一直在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五是统筹普惠金融发展与安全。
奋楫扬帆正当时。可以期待,在政策引领下,在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普惠金融将迈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台阶。
从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到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大幅度的提高。据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5.0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银行通过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扶贫再贷款等多项货币政策工具,撬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普惠金融领域。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民银行充分的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于2020年推出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2021年,人民银行又推动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转换工作。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数据显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已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截至今年6月末,这一工具累计提供激励资金398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增加普惠小微贷款222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00亿元。另外,2023年6月,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
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镇和乡村居民。农业保险已覆盖农林牧渔各领域,2023年1至8月,覆盖农户1.4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7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17年累计下降3.1个百分点。
“十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理财产品服务持续优化创新,服务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渐完备,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更健全,普惠金融发展框架基本确立。”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发生显著变化,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方法逐渐显效,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从有关数据来看,中国多项普惠金融指标增长明显,多项普惠金融核心指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前列。
普惠金融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近年来,不一样、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逐步完善层次分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行业发展格局,推动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前述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政策推动下,大型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了“头雁”作用。目前大中型银行普遍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内部资源倾斜、差异化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措施,初步形成了“敢做”“愿做”的普惠金融内部经营机制。截至今年6月末,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合计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35.3%,增速远高于中等水准。六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约1078万户,户均贷款余额98.9万元,比上年末数值提高约18万元。
地方法人银行则结合自己定位强化普惠金融战略导向,利用人缘、地缘优势贴近客户、下沉重心,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为例,该局指导地方法人银行立足本地,发挥人缘、地缘、亲缘优势,恪守支农支小定位,担当小微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全省农商行和汉口银行成立小微金融部,全方面实施微贷业务转型,湖北银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2017年,批准设立省内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专门面向民营小微公司可以提供低门槛、高效率线上融资服务,目前服务客户9.8万余户。
此外,保险公司积极围绕涉农保险、低收入群体人身保险等业务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标准,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普惠性。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也表示,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普惠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模式一直在优化,但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无法更好满足普惠金融重点群体多元需求。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不一样银行层次分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错位竞争的行业发展格局。
《实施意见》对于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作出部署,要求引导各类银行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其中,引导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进一步做深做实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和乡村振兴的考核激励、资源倾斜等内部机制,完善分支机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坚持服务当地定位、聚焦支农支小,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转贷款业务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探索合作银行风险共担机制,立足职能定位稳妥开展小微企业等直贷业务。
前述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各类机构应进一步坚守定位,找准优势、深挖特色,积极助力发展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发挥资源、技术优势,进一步向无贷户、前期信贷投放薄弱地区倾斜资源,支持农业产业链各类经营主体。地方法人银行要专注贷款主业、专注服务当地、专注支农支小,将发展普惠金融与改革化险、强化公司治理等有机融合。保险机构要拓展普惠保险服务广度和深度,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作用。
今年9月,云和县举办第六届农民丰收节暨云和雪梨梨王争霸赛,一只5.1斤的雪梨脱颖而出,摘得“梨王”称号。
云和雪梨是丽水市云和县农业第一产业。2016年,“云和雪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22年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全县雪梨种植户约1200户,年产值超亿元,农民收入人均增加达1.2万元。
小小一只梨,增收大产业,离不开金融支持。据了解,人民银行云和县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将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融合,开展“云和雪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质押融资工作。2023年6月,金融机构向“云和雪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授信1亿元。另外,2022年开始,云和县开展雪梨种植保险试点工作,为种植户提供强有力的风险保障。
“政银保”助力雪梨产业是丽水推进普惠金融改革的生动缩影。2006年,丽水以林权抵押贷款作为破冰之举,启动农村金融改革。2022年,经国务院同意,丽水获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制定新一轮金融改革迭代升级的总体方案、实施方案以及十大标志性改革任务,这让丽水普惠金融发展有了更肥沃的政策土壤。
多年来,浙丽林业碳汇贷、“两小”平台、取水贷、不动产+生态价值融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新农人增信计划”等一个个金融改革工程在这片生态沃土上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发展普惠金融”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多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相继建立。从中部、到东部、再到西部,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扩围至七省十地。在人民银行和当地政府部门等的支持和引导下,各改革试验区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多元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和改革路径,积累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打造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改革样板。比如,兰考县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体系、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普惠金融“兰考经验”。临沂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参与村庄规划改革试点,涌现了美德积分金融转化、生态资源价值转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天上的卫星能成为“信贷员”,帮助农民更容易、更便捷地获得贷款?听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谭的科幻故事,但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已经照进现实。
据悉,由网商银行首创的“大山雀”系统卫星遥感风控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等AI技术,解析卫星图像,识别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种类和长势时,结合气候、地理位置、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利用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产值,了解农户不同时期的种植规模和所需资金,再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三年来,“大山雀”已经覆盖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苹果、柑橘等15大农产品产业,识别准确率达93%以上,并帮助超150万种植户获得贷款。
“过去10年来,在政策推动和机构热情参加下,我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获得感和便捷度都极大地提高了,普惠金融已经实现了非常大的质变,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据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介绍,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移动端和机具上经办的业务已超越92%,并且利用大数据来评判信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刘国强近日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指出,推动普惠金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要持续探索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运用,积极地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与经济社会各类场景深层次地融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