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类
产品中心时间: 2024-03-08 15:31:20 | 作者: 开云体育app莱斯特城赞助商
人民网文昌2月22日电 (记者李学山)“以前我们种水稻要自己耕地,自己育秧,自己插秧,现在有了专业化的育秧中心,不但省时省心省力,后期也能轻松实现全部机械化耕地、插秧和收割,实在是太方便了。”当前,正值春耕季节,在文昌市公坡镇公坡村,说起建在村里的育秧厂,刚刚在这里购买了水稻秧苗的村民韩乙浪喜上眉梢。
公坡镇是文昌市粮食主要产区,2022年以来,该镇通过整治全镇2200余亩撂荒地,引进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盛悦农业”),共同开发“公坡香米”生态水稻种植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公坡香米以及功能米良种繁育、品种选育、数字种植、加工生产、仓储流通、休闲旅游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擦亮乡村振兴特色名片。
“我们最初建这个育秧厂主要是给自己的种植基地供应秧苗的,但后来周边的群众知道后,都希望购买我们的秧苗,所以我们也就扩大了育秧规模。”海盛悦农业总经理王婷说,2022年,她们团队原在三亚进行南繁育种,为响应文昌撂荒地“非粮化”复耕的政策,落户公坡镇发展数字化农业。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们利用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建起了数字育种基地,一期规模为5000亩。
王婷介绍说,相对于人工育秧,工厂化育秧具有赶农时、标准化、抗异常气候、降本增收及避免人工育秧过程中稻种被鸟类鼠类吃掉等方面的优势。以一亩地为例:工厂化育秧比人工育秧节约2~3个工,节约肥料成本5-15元,节省秧底田66倍,节水60%,亩平均降低投资所需成本30元以上,而亩产可提升150-200斤。
工厂化育秧之所以如此“能打”,是因为数字科技的赋能。据介绍,在稻种繁育方面,海盛悦农业与多家科技公司共同建立了超算数字农业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物联网感知系统,将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全部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区。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当地的水稻生产全过程现已基本实现生态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和智能作业,达到节省本金、增加产量的目标,实际做到将数字农业应用到机械插秧、智能化管理无人机施肥喷药、数字化巡田、机械化收割、智能化烘干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构建了“天、地、空、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
公坡村村民韩乙浪说,除了提供秧苗外,海盛悦农业还为周边农户提供耕作、收割、烘干、加工等系列服务:“等于是把我们农民从稻田里解放出来了,而且一些村民还可以到育秧中心和种植基地里去务工,能够说是挣了两份收入。”
记者看到,在海盛悦育秧厂的一侧,自动化育秧车间设备基本安装到位,厂房已经初具雏形。王婷说,这个车间是育秧中心的二期,建成后不但可以提升秧苗的产量,而且智能化设备也能让秧苗的质量更加稳定。
“‘公坡香米’生态水稻生长期间经过充足日照,吸收洁净水源,具有口感香糯、厚纯甘甜、低糖和富含高膳食纤维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慢慢的变成了公坡镇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公坡香米特色产业小镇’也入选了2023年度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创建。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坡香米’种植培养面积将达5000亩,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公坡镇党委副书记、公坡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水北村王飞和记者说,近年来,公坡镇依靠乡村振兴资金建起了数字化育秧基地、生态水稻种植项目及水稻初加工厂项目等,初步完成了“育种、育秧、种植、初加工、销售”水稻产业链布局。按照初步测算,整条产业链投产后,公坡香米产业链每年带动当地用工达3000人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约45万元;同时当地村集体通过合作建设育种基地和香米加工中心,每年获得固定分红62.5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