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类
时间: 2024-06-30 04:09:10 | 作者: 开云体育app莱斯特城赞助商
为聚焦国际学术和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航空航天民航事业发展,扎实推进“人才荟萃计划”,稳步实施“五十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于12月下旬举行2023“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学科群论坛
本次“长空论坛”采用线下会议形式,为了精准高效地开展交流活动,学校设置了3个学科群论坛,包括政策宣讲、学术报告、面试交流、项目指导、校园参观等内容。
相关学科: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核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水伏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先进材料科学与器件技术、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测试表征技术等。
电气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互联网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工程、大气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
相关学科: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完成在线报名!学校向合乎条件的优秀人才发送邀请函,受邀参加现场会议的青年学者自行预订往返机票按期参会。
南航提供会议期间食宿及规定日期期间(论坛前后一周内)的国际、国内往返机票、火车费用(欧美不超过1.5万块钱、亚太不超过8000块钱,国内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仅限飞机经济舱、火车二等座,实报实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现隶属于工业与信息化部,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计划”以引培国家级人才为目标,为优秀人才提供针对性支持政策,助力海内外人才聚集和发展。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拥有非常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能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1.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有名的公司或金融机构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务,目前尚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回国时间在一年内;
2.已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科带头人或杰出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1.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所从事学科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
2.海外知名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或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
3.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可聘至学校正高岗位,授予教授职称、事业编制。青年人才可择优聘至学校副高及以上岗位。
领军人才学校基础年薪不低于80万,拔尖人才学校基础年薪不低于60万,青年人才按所聘岗位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学校基础年薪不含学院配套、科研收入、绩效奖励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奖励资助。
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符合国家和学校政策者,可提供200-300万的住房补贴;或终身免费居住学校人才房(160平方米以上),有意愿者可以优惠价申购该人才房。青年人才可享受30万元生活补贴和所聘岗位相应的住房补贴。
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科研经费350-1000万元(含国家、地方支持),特别优秀的领军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青年人才科研经费45-120万元(含国家支持)。学校资助经费可一次性核拨。
提供优良的办公实验条件,硕博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单列博士增配名额。
校区周边拥有南航揽翠苑幼儿园、西苑幼儿园、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南航大附小)、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海外学者,可依据我校特色发展学科,参评学校自主评审的人才项目。项目包含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两个层次,入选者可享受国家级人才待遇。
研究员A类岗位,事业编制。学校基础年薪不低于45万,聘期内可一次性核拨最高120万住房补贴,最高100万工作启动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牧星计划”主要是资助一批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后,赴海外或者继续在海外深造,择优选留和推荐申报各类人才项目。
有意向前往海外深造访学的优秀在站博士后、应届毕业生或工作1-2年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是目前已在海外工作的博士后等科研人员。
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所从事学科领域同龄人中的优秀人才,具备成为该学科领域领军人才的潜质。
正在(拟将)深造的海外工作单位为近两年世界上的排名前200的国(境)外高校或世界一流的国(境)外科研院所。
在入选者海外访学交流期间,可提供20-30万元/年生活补助,并资助国际往返差旅费用3万元。
择优引聘至学校副高及以上岗位,并优先推荐申报各类人才项目,部分项目申报名额单列。
等国家级人才团队、各类创新引才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延揽全球英才,助力青年学者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中快速成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前沿院)于2021年6月真正开始启动实体化运行,郭万林
,旨在以前沿科学与技术问题为牵引,聚焦水伏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和相关先进材料科学与器件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设立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前沿院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开辟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打造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平台,已形成了一支以
领军,国家杰青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青年人才为学术骨干的研究队伍。
前沿院计划在几个重点建设的前沿交叉方向通过3~5年时间,建设一支30~50人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5~10年时间建设一支约80~100人的具有国际一流研究水平的人才队伍;塑造基础性、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教育培训能力。诚邀上述研究方向,以及疲劳断裂力学、航空航天结构、结构数字科学、数字化技术、有限元计算、软件研发、轻质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精确热成形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9日,是学校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国家“清洁低碳、高效安全”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跨学院协同攻关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探索。研究院以“一个中心、五路并举”的战略布局为指引,承担能源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重大研究项目,以“零碳能源转化、储能与多能互补利用、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氢能与绿色航空、多能源混合推进及飞行器综合能量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奋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集“学科建设人才教育培训研发技术”为一体、创新资源凝聚、具有示范效用的能源技术创新科技平台。诚邀零碳能源转化、储能与多能互补利用、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氢能与绿色航空、多能源混合推进及飞行器综合能量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直升机设计专业于1957年创立于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根据国家大学专业调整计划整体迁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南京航空学院),多年来主要致力于直升机、倾转旋翼机、多旋翼飞行器等基础理论、装备、技术创新等科学研究与人才教育培训,先后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延安二号”、“翔鸟”等多个有人/无人直升机,是直升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旋翼类飞行器设计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也是我国重要的直升机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具有国内唯一的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为整合校内直升机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20年12月成立了直升机研究院,目前挂靠航空学院建设。直升机研究院主要面向下列专业领域的海内外人才开展招聘:
1.飞行器设计/航空工程专业:直升机总体设计、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动力学、旋翼振动控制、智能旋翼设计、直升机飞行控制、直升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直升机试验试飞技术;
2.交叉学科专业:跨域/跨介质旋翼飞行器、变体旋翼飞行器等新构型旋翼飞行器设计、智能材料与结构设计、多学科优化、智能自主飞行控制。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协同创新体。该中心由中国
单忠德领衔,带领一批国家级人才和专家学者,面向国家大型飞机、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运载火箭等国家未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性能特种加工、微细制造、飞行器装配等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研究,有力提升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和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诚邀特种能场精密制造、高效精密机械加工、先进物理运动系统、复合材料结构成形制造、数字化装配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系统与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6月,是学校响应国家号召,为满足信息社会对具有航空、航天和民航“三航”特色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做出的重要举措。学院已在数字集成电路与EDA技术、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光子集成与光电融合等学科方向形成了稳定的研究特色。形成了以
为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电子信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天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总到款超亿元。取得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教学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学院旨在打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国际一流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人才教育培训高地,计划通过3~5年时间,建设一支60~80人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诚邀集成电路设计、设计自动化EDA、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光子集成与光电融合、微纳电子器件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为响应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18年成立AI研究院,是国内较早成立的AI领域研究机构。研究院按照“特色引领、交叉融合”的建设思路,创新交叉研究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学校特色,以AI+X和X+AI的多学科双交叉模式发展,形成涵盖基础理论与方法、共性关键技术及三航特色应用的研究体系。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脑认知计算等方向为核心夯实基础研究,面向智能无人集群、智能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等方向拓展学科交叉,建设特色化高端化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诚邀上述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天元实验室成立于2023年7月,是依托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旨在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研究平台,成为中国微波光子技术领域的总体战略规划者,发展机制创新者,前沿技术开拓者,新质能力打造者。
参数精细调控、多域资源高效协同四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高性能微波光子功能器件、规模化微波光子集成芯片、
度微波光子处理控制、高分辨微波光子系统应用等研究。研究成果将解决国家相关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在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领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现有全职科研人员150人,省部级以上人才61人,占比41%(包括3位
,16位国家级人才,12位国家级青年人才),高级职称占比72%。实验室牵头获得以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项50余项。诚邀集成光子学、微波光子学、电磁频谱感知、电磁计算、新体制雷达技术、仪器仪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光学、阵列信号处理、激光通信、微纳制造等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盟。
在研究领域有高深的学术造诣,长期以来在学科建设与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重大成就的大师学者。
具有扎实学识,能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或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做出重大贡献;在学科建设上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性构想,具备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领军人才。
能胜任本学科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创新发展的潜在能力大,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学术成果,或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能力的青年精英。
符合国家和学校政策者,根据房源情况,可以申购学校人才引进留用房一套(160平方米以上),或提供对应额度的住房补贴(不低于200万元)。
4.所列待遇不含学院配套、科研收入、绩效奖励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奖励资助;
1. 应聘长聘教授岗位者请至南航人事处网站下载并填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聘教授岗位申请表》等材料,或将个人简历(含个人基础信息、受教育情况、主要论文论著、科研和获奖情况等)发送至招聘学院联系人邮箱。
面向海内外引聘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具体岗位要求如下:
首聘期内能达到国家级人才教学科研水平的潜力人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已在相关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且在两个聘期内能达到国家级人才教学科研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引聘具有一流的学术基础和较大学术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引聘拥有非常良好的学术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人才。应聘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岁。助理教授岗位针对部分文理学科招收师资,长空博士后针对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招收师资。教学、学科特别急需或学术水平特别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各级岗位所列待遇不含学院配套、科研收入、绩效奖励,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奖励资助。
副研究员及以上岗位人员入职后可申请学校“长空学者”计划,入选后可享受专项培养政策。
学校常年实施“长空学者”计划,为青年人才成长发展提供系统精准的培育支持政策。加盟我校的副高及以上岗位青年教师均可申请“长空英才”或“长空之星”,获聘人员可享受推荐参评博导、增配研究生名额、资助选聘校外导师和参加国际交流、推荐至校外任职挂职等政策。
研究员A类岗位申请者等优秀人才可一人一议,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直接确定聘任事宜。
应聘常规师资岗位者可填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准聘岗位申请表》等材料,发送至招聘学院联系人邮箱。
科研博士后:依托博士后合作导师,根据科研项目研究任务需求招收,从事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企业博士后:依托学校与政府、企业联合建立的合作平台,企业与学校联合招收博士后,专门从事企业项目研究。
(2)品学兼优,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博士后所需研究工作。
(3)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在32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不超过35周岁。
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互联网空间安全共1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外籍博士后1.学校提供基础年薪24万元(不含学院或团队配套、科研收入、绩效奖励等)2.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延期待遇可由学校承担一年,标准为24万/年。
2.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者,可按程序聘为助理教授/长空博士后,国家和学校待遇叠加发放。
(1)学校准聘长聘教师岗位优先从晋升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职务的科研博士后中选拔;学校专职科研岗位优先从博士后中选拔。
(2)学校支持博士后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等基金项目,以及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等。
应聘博士后岗位者请填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申请表》,发送至招聘学院联系人邮箱。
1. A类聘用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2. B类聘用人员一般为硕士及以下人员,或连续聘用满六年未能晋升高级职称的A类聘用人员;
教授、副教授及讲师(或相当职称者)。原则上所有学位须在国外高水平大学取得,熟练使用英文讲授课程。全职在校一年及以上从事专业领域研究。
学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提供引进人才过渡房,并依规缴纳社保或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同时在校内享受2000元/年医疗补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毗邻天目湖风景区,距明故宫校区和将军路校区近110公里。北起梅岭玉大道,南至烈山路,东界南大街,西抵嵩山路。天目湖校区分为北区和南区 ,总体规划用地面积2500亩,规划地上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天目湖校区定位为民航/通航特色发展示范区、基础学科拓展区、新兴交叉学科先试区、服务国家战略先行区。学校按照国内外一流校园的标准做规划设计,体现“人本化、园林化、信息化、特色化”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打造教学、科研、生活“共享联通”的一体化空间。天目湖校区将致力于为每一位前来加盟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展现才华的舞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年建校以来,始终与祖国航空航天民航事业同前进,化鲲为鹏、扶摇空天,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瞄准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按照“特色引领、交叉融合”的思路,着力建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群,促进高峰高原学科交叉融合,将“三航”特色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全面构建“一流工科、卓越理科、精品文科、特色交叉”的高标准学科布局,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现有218个科研机构,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82项,其中国家奖82项,建有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
在航空航天领域,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
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管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备极其重大影响的理论成果。
在国防科技领域,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在飞行器总体、航空制造、航空机载、航空动力、航天科技等领域解决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按照“走人才强校之路”的战略布局和“栽培大树”和“选育新苗”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创新实施“牧星计划”、“领航计划”、“长空计划”等系列青年人才引聘、发展扶持政策、持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0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52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1000余人次。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61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258人。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24位两院
,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C919、直10、直20、AG-600、嫦娥三号四号和火星探测器、北斗三号等一大批重要型号和工程的总设计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
立足全面支撑学校航空航天、动力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和跨学科协同创新,学校统筹建设了校级高性能计算中心,面向全校师生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满足日渐增长的教学科研计算需求。
高性能计算中心现有长空1号、长空2号两大集群,含计算、存储设备350多台,总算力达3Pflops。截至目前,平台用户覆盖了全校所有理工类学科,注册用户数超1000人,累计作业数超200万件,使用核时数超5000万来,支撑各类科研项目510余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致力于为每一位加盟学者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展现才华的舞台,诚挚期待四海知己皆能归“航”共谱华章,四方梦想皆于我航如愿以偿!